2003年在《Perspectives》期刊上发表的一篇题为《漫画翻译中的增与失》(‘Loss’ and ‘gain’ in comics)的文章结合《卡尔文与霍布斯虎》(Calvin and Hobbes)与《唐老鸭》(Donald Duck)的例子讨论了漫画翻译的难点。
《卡尔文与霍布斯虎》是登载于报纸上的连环漫画,篇幅较短,通常只有2到4格内容,并且内容通常包含一个笑话或者意想不到的内容(punchline)。
比如例子中的内容:
第一格:
Calvin: SOME KIDS AT SCHOOL GOT FILTHY RICH TODAY.
Hobbes: REALLY? HOW?
第二格:
Calvin: THEY GRABBED HIM BY THE DRINKING FOUNTAIN.
这个漫画的点在于RICH,读者一开始读可能会以为是富有的意思,但看了第二格的内容才知道RICH其实是Richard这个名字的缩写。因为漫画中的字体都是大写的(majuscule),而且filthy rich是一个习语,所以有了出人意料的效果。不过我个人觉得并不怎么有趣,有点冷。
这样的内容,是一种文字游戏,属于不可译的内容。我们顶多想一个类似的笑话来做到功能对等。不可避免地,原来的内容要丢失,新的内容要添加。
《唐老鸭》则都是漫画故事,一个篇幅可以长达十几页。这类漫画翻译的难度要小很多,因为它吸引人的主要是精彩的故事,而不是各种浓缩的笑话。
《唐老鸭》中角色的名字用到了很多修辞方法,比如辉儿(Huey)、杜儿(Dewey)、路儿(Louie)是押尾韵。唐老鸭的英文名Donald Duck是押头韵,中文里就体现不出来了,但是唐老鸭这个称呼是那么亲切,头韵这类修辞抛弃就抛弃吧。
《唐老鸭》的故事在中国由童趣出版公司发行在《米老鼠》杂志中,我从小看这本杂志。中文版《米老鼠》有一些编辑添加的内容,不过基本和国外版本相同,参见【科普向】德国米老鼠杂志和国内的对比。
中文版的故事在编辑时往往会针对中国孩子,添加一些成语,比如把标题翻译为乐极生悲而不是直译,这时更多的是由编辑做创新,而不是翻译。童趣在本土化唐老鸭杂志方面,总的来说还是很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