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要基于我完成北大计算机辅助翻译毕业所需的工程硕士论文的经历展开。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选题是论文写作中比较重要的一步。论文的选题来源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学生跟着老师做课题、做项目,一种是学生通过实习或者研究发现值得研究的题目。
像北大软微的专业硕士,第一年上课,第二年实习,第三年写论文,论文的选题来源主要是实习。论文可以集中体现硕士阶段的学习成果以及学生的研究能力,学校据此来决定是否授予学位。
我在公司实习的时候接触了漫画翻译项目,编写了辅助翻译工具,自然而然地,我的论文题目就是漫画翻译辅助工具的设计与实现了。
但要写论文,有实际的应用需求是一方面,同时也要考虑学术价值和过往的研究。老师一般要求学生在开题之前做好文献综述工作,确定题目可行。有的老师会要求开题前阅读数百篇文献,并写出选题表。
我认为,在刚开始的时候,学生可能只是给论文确定了一个大方向,对自己要做的事、创新点还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会有拨开迷雾见青天的感觉。当然结果也可能是发现研究无法进展下去,比如一些假设性的需要实验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假设错误,又或者论文提出的方法的结果没有突破性的进步,那可能就要重新换题目了。
我的论文是一篇工程设计类的文章,紧接着开题进行的工作是论文写作中最有意思的地方,阅读有关文献,编写程序,收集数据,不断实验,不断完善。
程序运行良好后,则进入较为枯燥的论文写作过程。软件工程的文章一般有固定的章节安排,即绪论-文献综述或者相关技术介绍-需求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测试-结论。把论文的问题、前人工作、自己的工作和结果用文字和图片讲述清楚。
硕士论文的字数一般有3万,篇幅较长,需要注重前后的逻辑关联。说实话,其实一段话的组织,要符合逻辑(文字表达、文字顺序等等能体现逻辑)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饶是我这样平时经常写博客的,写起来也会有很多问题。毕竟写博客是比较随意的事情,论文要求科学严密,同时也不能太具有文学性。
于是论文写出来后,还要不断修改完善,并纠正所有存在错别字和排版错误的地方。
此外,论文写作过程中,需要多和导师以及同学沟通,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
论文写好后,光自己觉得好还不行,最终能不能通过还得由老师来做评定。其实对自己的成果有信心是不用担心的,但毕竟论文通过与否掌握在别人手中,会因为不确定性而担心。
评审通过后,根据老师的意见进行修改,之后再进行答辩,答辩通过后提交进一步修改的论文,差不多论文环节就可以结束了。
悄悄说:致谢是论文中可以自由发挥,也是非专业人士都能看懂的一部分,我看别人论文一般会看看致谢
我的时间节点:
- 6-9月 论文选题
- 9-10月 论文开题
- 6-2月 读文献、做实验、写程序、写初稿
- 3-4月 和老师同学沟通,修改和完善论文,提交终稿
- 5-6月 根据论文评审意见修改论文、答辩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