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申请了免试研究生,免试还是准备一下吧,基于《翻译研究入门》一书做笔记。
中国早期的翻译
鸠摩罗什、玄奘等人的佛经翻译。
现代翻译研究
开创者:James Holmes
翻译的分类:Jakobson把翻译分为三种:1.语内翻译(intralingual) 2.语际翻译(interlingual) 3.符际翻译(intersemiotic)
Holmes将翻译研究分为纯粹的研究和应用的研究,Toury基于Holmes的创作了路线图。
2019-10-07更新:
这里再结合例子具体讲一下三种分类。
语内翻译,《Translation:An Advanced Resource Book》中给出的例子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英国的名字是《Harry Potter: The Philosopher’s Stone》,但引进到美国时出于文化考虑改成了《Harry Potter: The Sorcerer’s Stone》。
语际翻译,即一般意义上的翻译,将一种语言转换为另一种语言。
符际翻译,用文字来反应图像、音乐等其它媒介的意义。《符际翻译视角下的儿童绘本翻译》给出了一个例子,因为儿童阅读绘本时注重图像内容,所以在译文中增添了云朵一词,虽然和原文有出入,但与图片内容更匹配,更适合孩子这一对象。
图像:
原文:
Now he worked in the shop at the bottom of the house, making figure heads for the prows of ships, and carving Indians out of wood to put in front of cigar stores. For Alice’s grandfather was an artist. He painted pictures, too, of sailing ships and places across the sea. When he was very busy,Alice helped him put in the skies.
译文
艾莉丝的爷爷在房子的一楼开了一家店,专门雕刻船头的人像,以及摆在烟草店门口的印地安人像;他也是个艺术家,偶尔会画一些帆船和沿海地区的风景。当他很忙的时候, 艾莉丝就帮他在画布上画几朵白云。
早期的翻译方法:
- 逐字翻译(Word for word, or literal),西塞罗(Cicero)有使用,但他在翻译演讲时采用了另一自由的方法,如下。
- 意译法(Sense for sense, or free),主要人物是St. Jerome。马丁路德在翻译圣经时,采用了意译的方法,将圣经翻译的通俗易懂。
早期的翻译理论:
- Dryden的三原则,Dolet的五点原则和Tytler的三原则。
- 施莱尔马赫的异化(alienating)思想。
等值与等效
Jakobson受到了索绪尔的语言学的影响。比如中文的“苹果”指一种水果,英文的Apple指同样的一种水果。
Eugene Nide受到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思想影响,提出了功能对等理论。他把翻译研究和科学联系起来。
等效(equivalence)的例子比如to kill a bird with two stones,翻译为中文是一箭双雕。功能对等的例子比如英语里的耶稣的替罪羊翻译为爱斯基摩语时,羊没有对应的单词,就用海豹进行替换,达到差不多的效果。但只注重功能,把罗密欧翻译成梁山伯,就缺少了文化的传递。
Nida抛弃了传统的直译(literal)和意译(free)的说法,采用了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和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的说法。
Newmark提出了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on)和语义翻译(semantic translaton)。交际翻译针对读者,语义翻译关注作者。两者相当于意译和直译。比如“Wet floor”,交际翻译翻译为地面湿滑,小心摔跤,而语义翻译直接翻译为湿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