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理论学派
Reiss提出了文本类型(text type)的理论。文本可以分为传递信息型(informative),表达型(expressive),指导型(operative)和多媒体(audiomedial)的类型。不同的文本类型要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和工具。但受到文本的类型不能完全区分的批评。
Holz-Manttari提出了翻译行为(Translation theory)说,她认为翻译是有许多参与者的一个行为。参与者包括发起人,委托者,原文提供者,译者,译文读者等。突出了与读者的交际功能。
Nord提出了文本分析的方法,影响文本分析的有文内因素和文外因素,如图所示:
关于文外的读者,举个例子比如原作中的女子的描写符合西方人的审美,翻译后就变成樱桃小嘴,适合中国人的审美。文内的内容,比如文章是有关穆斯林宗教的,翻译可能会有亵渎,所以很敏感,翻译的人少。
Nord把翻译分为文献翻译(Documentary)和工具型(Instrumental)翻译,文献翻译相当于Reiss的表达型文本的翻译,讲究直译,异化。工具型翻译讲究提供信息。
Vermeer提出了目的论(skopos theory),翻译由翻译的目的决定。比如格列佛游记,本来是政治讽喻的小说,改编成儿童文学,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因为很多时候译者是受到委托人请求翻译的。Vermeer的功能是译入语的功能,和Reiss的是源语的功能。
译者的隐身
Venuti认为译者会受到政治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主张采用异化(foreignizing translation)的翻译方法。
以上是课本的内容,接下来再整理下网上的理论资料。
中国的翻译理论家的思想
- 严复:信、达、雅——faithfulness、expressiveness、elegance/gracefulness
- 鲁迅:翻译一要“移情”、“益志”,译文要有“异国情调”,二要“输入新的表现法”,以改进中文的文法,在当时主要表现为改进白话文。必须强调的是,鲁迅其实是主张翻译要通顺,又要忠实的。只是二者不可兼得的情况下,“宁信而不顺”。
- 茅盾:他也主张“直译”,反对“意译”,他认为汉语确实存在语言组织上欠严密的不足,有必要吸引印欧语系的句法形态。